政策方案

河南省网络学习空间建设


试点院校实施方案







201212


一、项目背景

此项目根据《国家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结合我省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特色,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和促进职业教学模式改革两方面部署试点,并逐步推广。

通过试点院校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体验,形成符合我省实际的功能需求,并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从功能设计、应用模式、运行管理等几方面积累实践经验,为后续的全面推广实施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试用目标

网络学习空间试用工作包括的目标范围为应用功能、平台技术运营方案三个核心部分。

²通过试点院校师生的反馈意见,细化整理功能需求,优先改进共性内容,个性化需求满足纳入后续改进工作,在试用期内形成完善的功能设计意见,落实明确的改进计划,从而使后续大范围的应用得到良好的在线体验。

²通过不同地域分布的4个试点院校的同时期集中试用,对平台的整体架构技术做出客观评价,以先进性、稳定性、时效性、高容量、扩展性为主要依据。

²试用工作作为重要的实践基础,为完善切实可行的整体运营方案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

在以上三个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细化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Ø人均流量测试

通过日常分时段的师生在线试用操作,利用网络手段,分析测算出人均流量数据,为整体设计方案中带宽规划和平台压力支撑做参考依据。

Ø人均运维人员

通过试用范围的用户群体的问题请求,以校方和平台两方面的记录,综合分析出人均支持需求量,形成人均运维人员计算单元,从而为整体运行需配置的运维队伍规模做参考依据。

Ø人均呼叫中心配置

通过试用范围的用户群体的问题请求次数、频度及方式,做详细记录,综合分析形成人均呼叫中心配置需求单元,从而为整体运行需配置的呼叫中心规模做参考依据。

Ø未来平台的整体设计

通过试用期间各院校的意见整理及报告分析,形成清晰明确的、科学的、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整体设计思路。

Ø阶段流量控制问题

针对各校网络现状,依据试用期间带宽观测数据,形成当前阶段的网络流量控制办法,为在线体验提供顺畅的网络接入保障。同时,根据试用期人均流量测试数据,对后续不同阶段的规模应用,制定并施行有效的网络流量管控方案。

三、试用安排

本项目试点单位为(按地域排名):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师范大学

每个院校试用对象按照阶段分为两组先后施行。

第一阶段:时间规划为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

网络中心信息化应用部门牵头,组织对该项目持积极参与态度且日常与网络信息部门合作关系较密切的教师,以及授课范围内的部分学生。做功能性认知和体验,形成改进需求初步意见,寒假期间进行平台功能优化。假期之前召开二阶段试用工作部署会议,主要安排参与试用的老师利用假期准备课程资源,明确组织保障机构。

群组规模规划为:每个院校教师5人,学生5人。先期采用系统临时账号操作。

作为关系到试点推广工作成败的关键举措,配套建立厅、校两级政策是重中之重。厅级各类教研课题、评奖申报、评优遴选均要求通过空间平台进行,建立空间应用奖惩制度,对机构和个人空间评优奖励【厅发】;校级政策重点是按照空间使用率评优评先,课程奖励,网络课程计算学分等【校发】。

第二阶段:时间规划为 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

在第一阶段完成并且持续在线应用的基础上,相关校领导牵头,组织部分教学院系集中试用,特别选择信息化基础好,网络资源需求强、师生互动活跃的院系,形成真实有效的数据积累,作为日常教学的工作要求,对平台应用做规模性体验。

群组规划规划为:每个院校全部教学院系的一、二年级学生和授课教师。批量采集真实账号信息。

四、组织管理及职责

网络学习空间的核心应用思想是资源共建共享、功能互动性强、内容个性化程度高。为使各试点院系的师生达到良好的初期应用体验,形成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保障项目的后续全面运行,需每个院校建立项目管理组织并明确工作职责,具体规划如下:

序号

角色

部门/岗位

职责

工作阶段

1

宏观领导

主管教学副校长

主管信息化副校长

l对试用工作做整体要求,从国家政策角度,学校发展角度,给予明确的方向及目标指示。

第二阶段

2

信息化组织

网络中心主任

网络中心应用办公室

l对试用工作做校内整体规划,协调推进施行;

l对试用阶段做网络带宽设计并根据有关流量依据做未来规划;

l组织搜集功能需求,并做合理性论证;

l对平台技术、功能体验、运行方案形成意见报告。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3

功能应用安排

院系教学领导

院系学生办公室

l按照学校试用工作安排,对教师做具体要求并监督执行情况;

l对各班级做明确要求,组织学生上线试用。

第二阶段

4

平台提供商

产品开发部门

现场技术支持部门

l采集试用意见,落实功能需求,做改进优化;

l与网络中心协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五、数据更新

试用工作的重点是促进在线操作体验,直接的结果是页面数据的大量生成,形成丰富的共享资源环境。因此对数据更新数量、更新频率以及可读质量需做一系列明确要求,各教学院系在内部形成阶段工作考核依据。

教师:每个教师资源上传数据不少于50,资源分类不少于10,建设课程数量不少于1门,日均登录次数不少于1次,日均在线时长不少于1小时。

对所开设课程学习活跃程度综合评价前10名的教师予以课时费或者其他形式奖励。

学生:日均登录次数和在线时长不做具体要求,对互动活跃、学习讨论发帖周数量超过5篇、学习选课超3门的学生,予以考试成绩加分鼓励类似案例证明,前期以小额分数吸引学生参与网络资源共享、学习讨论,实际运行中,学生在各方面的活跃程度会远超起始目标)。

网络中心:建设并维护学校工作区栏目,对校内外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促进跨地域的网络协同应用。

六、培训支持

试用期间的培训支持,平台提供商提供现场和在线两种方式。

在第一阶段中,产品技术支持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现场沟通、指导并培训,促进功能认知,提高体验效果。

针对功能说明和步骤指南,形成帮助资料,更新到共享区供下载。

第二阶段中,对教师提供首次现场集中方式的功能说明培训。中期采取定期巡访的方式,到学校获取反馈意见。

为了及时响应日常应用方面的常规使用问题请求,通过开设各试点院校的工作专区,集中反馈并处理。

对试用期间的各类问题定期整理,以网络会议形式,由平台提供商主持,各校相关用户参加,集中沟通交流。

七、试用报告

通过两个阶段的试用,各试点院校对整体的试用情况做报告,从整体设计与国家宏观要求的符合度,功能实现的满足度,实践操作的易用性、灵活性、互动性,工作帮助收益等几方面来评价。从试用人数、人均流量需求、人均运维需求、人均呼叫中心需求几方面输出指标。

附件:《网络学习空间试用报告》

网络学习空间试用报告

学校名称



分项名称

报告说明

试用人数

第一阶段

教师


学生


第二阶段

教师


学生


数据更新量

资源总量


课程总量


单元量需求

人均流量需求


人均运维需求


人均呼叫中心需求


综合评价

政策符合程度


功能满足程度


易用性


灵活性


互动性


教学效益